Show newer

在reddit上看到一个拍东京街头🐀的账号…… 

rt我记得在那本写鳗鱼的科普书里作者提过,弗洛伊德早年是研究鳗鱼的。当时的欧洲人们一直以为鳗鱼是植物不是动物,因为人们没见过鳗鱼交配,都觉得鳗鱼就是莫名其妙被上帝撒下来的。但这个是因为鳗鱼没有固定的性成熟年龄,等到一些鱼想不开要交配了,它们就会玩了命地从河流游向大海,长出生殖器官,历经千辛万苦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固定海域交配,然后死翘翘。剩下的小鳗鱼再自己游回自己素未谋面的欧洲老家。
但这个固定海域直到后来人类才发现。虽然18世纪时人类发现过雌性鳗鱼,但没发现公的,很多人还是觉得鳗鱼是雌雄同体。弗洛伊德年轻时的工作日常主要就是每天解剖鳗鱼,想找到公鳗鱼的性器官。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剖,两眼一闭就是想睾丸。在最有性欲的年纪天天找睾丸。后来他不干了,放弃了寻找鳗鱼的道路,再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看日本人画的野鸟形态图鉴,太搞笑了,充满人手捏着被救助鸟的后颈、翅膀和小脚的图像,被捏住的鸟就这种表情:

2020年1月,温州晚报就曾报道过类似的新闻,为了让将死的鱼看起来更加新鲜,有商家在水里加入柴油,让空气变得稀薄,导致鱼呼吸困难,于是拼命游,以至于看起来更加新鲜。(引用某微博。记得小时候,吃到过好几次柴油味的罗非鱼,原来是这个原因么?也有一种说法是上游水体污染物在鱼体内富集,苯酚类吃起来就是一股柴油味,如果往养鱼水里加柴油,鱼死得更快……)

给野猫绑上监控相机后,发现了一件在家猫中前所未见的事。突然有一天,猫们离开了它们的家域,向另一片地区飞速直线移动了远至19英里,​在一片有限的区域里徘徊,就像一个家之外的家域,平均15天后才回家。

这些猫去的是近期发生过猛烈火灾(所有树木都被烧焦,地表覆盖物无一完好)的地区,那里的小鼠和小动物们未必被烧死,却无处藏身了。猫在开阔栖息地攻击猎物的成功率(70%)​,比在茂密的草丛或者复杂的岩石堆中的成功率(17%)高了3倍。——对于猫来说,这就是一家零食店。研究数据后发现,在距离家域8英里的范围内发生猛烈火灾之后,几乎所有的猫都去了现场。相比之下,轻度火灾范围之内的22只猫,没有一只前去调查。

猫们是怎么得知那么远的地方发生火灾了呢?视线?气味?并没有准确答案。一只猫走到山顶,待了几个小时,然后径直走到5英里外的火灾现场。视频显示,猫花了“大量时间来寻找并观察地平线,这有点儿像《狮子王》中的某些场景”​。

--《猫的多元宇宙》

研究人员发现,和春季相比,雌性雪猴在冬季会更频繁地泡温泉,尤其是在比较冷的那几周。而在冬季,与不泡澡的那几周相比,猴子泡温泉期间的糖皮质激素水平更低。另外,人们还注意到怀孕的母猴比其他猴子更常泡温泉。

研究人员表示:“这表明,与人类一样,温泉对雪猴也有减压作用。”受猴子们的启发,研究人员每次研究完猴子也会去泡温泉。

啊啊啊啊啊啊笑死我了…

“性选择可以推动这些华丽特征的演化,也可以推动这种社交技能的演化,而这些求偶策略也是为了获得配偶而展开的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性选择的力量可能比我们最初假设的要强大得多。”盖尔解释道。

所有这些战术谈判都需要具备认知能力。与雌鸟相比,雄性缎蓝园丁鸟的大脑相对较大,寿命更长,并且具有奇怪的长达7年的青春期,这段时间被他们用来模仿雌性。未成年雄性与雌性有着相同的绿色羽毛,盖尔认为,这种漫长的异装发育期或许是为了学习复杂的调情技巧,在这段时间里未成年雄性不仅会练习建造凉亭,还受到成年雄性的积极追求。“年轻的雄性以雌性的身份学习如何求偶,他们经常会做出和雌性一样的蹲伏动作。他们尽管不会真的进行‘交配’,但基本上会以雌性的身份参与整个求偶过程,然后如果雄性看起来快要扑上身了,他们就会飞走。”

(我在别的地方看到青春期的雄鸟不仅能获得成年雄性的青睐和追求,还能借此机会偷走追求者求偶亭里的饰品。每个雄性在成为雌性的追求者前都要经受一轮年长雄性的追求,这是何等的,古希腊啊??!)
一只溜滑的蓝色茄子
【哥们儿看着我的眼睛 别拍了?】 bilibili.com/video/BV1Si4y1q7F

Show thread

原始龟居然长这样。。我还以为大蜥蜴之类的东西……

@yuegao @board
万能的长毛象,我想约下图类似的【riso/简洁/设计/偏写实风格】的【拟动物(动物穿衣服而已)+小东西线稿】,不知道有没有约稿关键词或者画手或者渠道平台推荐🥹

(图是右下角博主评论区看到的,没搜到画手,知道也欢迎告知🥲)

搜了下鼬鲨的其他角度,身体开始像鲨鱼了,但他的眼睛竟然就是那样眼黑很大很卡通的样子……

坏消息,这种鲨鱼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中国周围的海域也有
好消息(?并不是),它由于过去滥捕滥捞现在是近危品种,介绍里说它可以做鱼翅,肉也好吃,皮也能加工……对这种海洋霸主动物产生了同情心()

将近一个世纪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教授阿瑟·阿诺德亲手研究了斑胸草雀的雌雄嵌合体。他没有选择吃掉它,而是急切地检查了这只鸟的大脑。斑胸草雀是鸣禽,但只有雄性会鸣唱,因此雄鸟的神经回路通常比雌鸟更发达。人们观察到了这只斑胸草雀的鸣唱行为,所以阿诺德认为它会有一个统一的“雄性”大脑。然而,当他解剖这只鸟时,他发现雌性一侧的大脑确实比正常情况更雄性化,但重要的是,这只鸟的鸣唱神经回路只在雄性一侧发育。

……雌雄嵌合体的雌性大脑半球让人质疑鸟类性别决定机制中性腺分泌激素的全面作用。换句话说,这只双性鸟给了组织概念理论一记暴击。有证据表明,雄激素并不是塑造鸟类身体、大脑和行为等性别特征的唯一力量,神经细胞内的性染色体一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雌雄嵌合体也可以发展为性嵌合体,分别具有ZZ和ZW染色体的细胞在整个身体中混合分布,而不是分成整齐的雌雄双侧。后来一项针对三只这种雌雄嵌合体鸡的研究发现,它们整个身体内的细胞都遵循自己的遗传指令,并不一定受所接触的性激素调控。因此,至少在鸟类中,单个细胞的遗传性别认同在驱动身体和大脑的两性异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我以前也以为河鲀的毒素是为了防止被吃 但除了一些海洋鲀类会主动放毒好像大部分鲀的毒素得被吃了才生效 那不就完全没有防御的作用吗!查了一下才知道哦原来不是给自己用的是产卵的时候给孩子做补贴 繁殖期疯狂进食含有毒素的食物 让孩子一出生就浑身带毒使得捕食者无法下咽提高存活率
并且看到了一条鱼试图进食刚孵化的小河鲀的视频 特别好笑仿佛小河鲀会烫嘴一样吃进去又吐出来

之前听的讲食蚁兽的播客,饲养员讲自己接生的一个小食蚁兽长大后被别的动物园借去合作繁殖,多年后回来了。其实对动物园来说,合作繁殖的动物还能接回来是很少见的。饲养员讲他以前怎么陪这个小食蚁兽玩,照顾小食蚁兽长大。小食蚁兽喜欢舔他的指头,嗦楞人手指上的咸味。饲养员说回来之后它老多了,头上的毛发都发灰了。但是它还记得小时候我陪它玩的方法,喜欢人隔着笼子挠它痒痒。

有游客在一片海域下面潜水捞龙虾,被一个闪闪发光的标志给吸引过去,其中一人不小心被吸了进去,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他在核电站的池子里面出来了,核电站的员工很吃惊地问他是怎么溜进来的,他说被吸进来了

核电站方面说自己已经做好了警示以及在抽水口加装了安全网,没想到还是有人进来了。有人就去查了一下这个核电站的历史,发现这个核电站还发生过吸入五吨水母的事故,不知何故我开始和水母们共情了,水母在海里漂浮着,突然就被吸进去了,好神秘

Damn,什么学科能想出来这种实验(给老鼠听音乐、磕可卡因,发现音乐可以唤起毒瘾。附带发现是老鼠drugfree时候更喜欢安静,磕了药喜欢听爵士)

pubmed.ncbi.nlm.nih.gov/216888

电子鱼是真的好用 猫可以一边玩耍一边喝水 而且还不用担心鱼死掉
#育猫

Show older
Petlover

欢迎来到petlover站 本站是个宠物主题的长毛象站点,欢迎大家来玩